• <rp id="iluh8"></rp><th id="iluh8"></th>
    <progress id="iluh8"></progress><tbody id="iluh8"><track id="iluh8"></track></tbody>

      1. <em id="iluh8"><object id="iluh8"><input id="iluh8"></input></object></em>
      2. 獲獎展示
        當前位置:首頁 > 獲獎展示
        《經濟研究》榮獲2012年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時間:2013-03-13       稿件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人事教育局

         

         


               2012年12月26日,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與清華大學圖書館在京發布首份全面評價我國學術期刊國際影響力的名單――2012年度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和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

               科技界和社科界的418個學術期刊分別入選兩個名單。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到會祝賀并講話。這是我國首次從文獻計量的角度,全面、系統、深入地向社會揭示我國學術期刊走向世界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標志著我國學術期刊有了統一的國際影響力品牌標識。全國有近2000家期刊編輯部參加了本次大會。

               此前,我國對于學術期刊國際影響力的評價,多以SCI(科學引文索引)、SSCI(社會科學引文索引)等國際權威檢索機構收錄與否作為唯一衡量標準,很多未被收錄期刊往往不被看好?!吨袊鴮W術期刊國際引證報告》的發布是我國學術期刊乃至學術評價領域的一個突破性進展,是我們國家,也是國際上第一次從文獻計量的角度,全面、系統、深入地向社會揭示中國學術期刊走向世界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問題。此舉標志著我國學術期刊有了統一的國際影響力認證標識。

               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中心主任杜文濤介紹了此次研究的有關情況。他說,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和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期刊,是依據《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報告(2012版)》,按2011年度中國學術期刊被SCI期刊、SSCI期刊引用的總被引頻次和影響因子排序,經綜合計算,并經40多位期刊界專家審議,最終遴選出的TOP5%期刊和TOP5%-10%期刊。在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中,科技期刊備選3533種,由上述方法選出175種;人文社科類備選680種,選出34種,共計209種。同樣,在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期刊中,由上述方法選出科技類期刊和人文社科類期刊也分別為175種和34種,共計209種。參與報告研制的研究人員驚喜地發現,不少非SCI、SSCI收錄期刊比SCI、SSCI收錄期刊具有更高的被引用次數。在上榜的418個期刊中,中文期刊達312個。

        (來源:光明日報)         

               相關鏈接:http://hii.cnki.net/cajz/

         


           大會報告

         

          王誠《經濟研究》雜志社社長
            Wang Cheng   Director of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客觀評價系統的開發功不可沒
           Develop of Objective Evaluation System Contributes a Lot

         

               《經濟研究》入選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是與中國經濟的崛起密切相關的,正是因為中國經濟的崛起才使得中國的經濟研究獲得重大的國際影響。

               客觀評價系統又稱定量評價系統或科學評價系統,主要是針對主觀或定性評價系統而言的。在中國學術界實行了十余年的客觀評價制度以后,目前有一種不好的傾向,即嘗試以主觀評價來重新替代客觀評價制度。其突出表現是所謂的“代表作”制度,或者確切地說,是單一性的“代表作”制度。所以,有必要重新認識客觀評價系統的重要性。

               在國際上,主觀評價制度的評價主體是作為學術同行的專家,經過隨機選擇組成專家小組對相關學術對象進行評價,包括論文、著作、資料、期刊、網站等等。在執行嚴格的“專家”、“隨機性”、“學術性”標準的情況下,主觀評價制度是有一定的科學價值的,也是客觀評價制度的一種有益補充。但是,主觀評價的獨立運行仍然是危險的。其原因是,主觀評價具有天生的缺陷,包括主觀偏向性、忽視創新性、評價苛刻性、動機的模糊性、精通的偶然性、權責的難對稱性等等。

               然而,在中國十余年前或甚至今天,社會生態和學術界的法治體系和學術規范還遠遠沒有健全,“專家”的標準和影響受到“領導”因素的明顯沖擊,“隨機性”的標準受到“人情風”或“派系風”的干擾,“學術性”的標準受到利益、行政、爭奪資源等各種非學術因素的淡化,所謂的主觀評價制度的實施,在大部分情況下幾乎是徒有其名,在實質上形同虛設。在“主觀評價”所必須的一系列配套制度和法規沒有建立和健全的情況下,“主觀評價”在客觀實行的過程中成為一部分人甚至學術外行左右學術評價及獲取不正當利益的工具。這一情況對于中國學術的發展是極其有害的。

               所幸的是,包括同方知網在內的中國一批有識之士在十余年前開始嘗試研制中國學術界的客觀評價系統,通過引入和改造國外運用的被引頻次、影響因子、他引率、被引半衰期、載文量、web即年下載率等指標,編制出《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報告》、CSSCI等客觀評價系統,現在又首次推出了“中國國際引證報告”,為中國學術的發展,提供了一種更為客觀、權威和前沿的評價標準。

         

         

          我院4名專家入選“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

         

               近日,經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評委會差額評審,并經新聞出版總署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批準,遴選產生258名“第三批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我院共有4位同志入選,分別是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世界經濟》編輯部孫杰、經濟研究所《經濟研究》編輯部王誠、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王利民、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唐緒軍。目前,我院共有11名專家入選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
               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遴選是新聞出版總署組織實施的一項高層次人才選拔工程,起始于2007年,遴選范圍涵蓋圖書、報紙、期刊等出版單位,出版物發行單位,新聞出版研究機構等新聞出版行業各個領域的骨干人才或拔尖人才。入選者將享受總署人才培養專項資金資助,優先承擔或參與總署研究課題、參加相關專家咨詢和評審機構,并可通過專門渠道提供專業咨詢和建議。此前,新聞出版總署已在全行業遴選出541位領軍人才。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事教育局
                                                         2013年3月            
         

         

      3. 主管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     主辦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4. 經濟研究雜志社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 不得轉載     京ICP備10211437號
      5. 本網所登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 不代表本網觀點或意見 常年法律顧問:陸康(重光律師事務所)
      6. 國際標準刊號 ISSN 0577-9154      國內統一刊號 CN11-1081/F       國內郵發代號 2-251        國外代號 M16
      7.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阜外月壇北小街2號   100836
      8. 電話/傳真:010-68034153
      9. 本刊微信公眾號:erj_weixin

      10. <rp id="iluh8"></rp><th id="iluh8"></th>
        <progress id="iluh8"></progress><tbody id="iluh8"><track id="iluh8"></track></tbody>

          1. <em id="iluh8"><object id="iluh8"><input id="iluh8"></input></object></em>
          2. 逼逼激情网